【非常醫生】主刀母胎手術醫生至少需培訓10年 梁德楊:冀年輕醫生接捧留守醫管局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09/21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梁德揚指本港每年有逾5萬嬰誕生,平均每年約60名胎兒不幸出現發育異常。(陳永康攝)

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胎兒醫學組一行15人,包括10名醫生及5名助產士,主力為全港每年約60名被診斷出發育異常的胎兒進行風險極高的宮內手術,今年獲醫管局頒發傑出團隊獎,團隊領隊兼該院婦產科名譽顧問醫生梁德楊形容,獎項是為母親獻敬意。   

本港每年有逾5萬嬰誕生,平均每年約60名胎兒不幸出現發育異常,即約千分一機會;威院婦產科胎兒醫學組過去10年已完成逾600宗相關手術,如胎兒鏡激光血管凝固術,以治療雙胞胎常見的雙胎輸血症、因胎兒貧血而作的宮內輸血術、處理胎兒肺積水的胎兒胸腔引流術,及該院近年獨有引入的胎兒鏡氣管閉塞術,和胎兒鏡脊柱裂產前閉合手術等。

梁德楊解釋指,由於胎兒體積細小,血管更只有約1至2亳米,故手術難度往往十分高,如處理胎兒肺積水的胎兒胸腔引流術,「施針時若有少少手震便會移位,或不慎刺穿胎兒心臟而令其死亡」。至於一名醫科生至要主刀如複雜手術需培訓多少時間?梁指,醫科生畢業後除了要有6年婦產專科培訓,加上3年母胎醫學訓練才能學會其基本功,而要主刀手術則需再深造3至5年,即合共逾10年。  

而據香港婦產科學會登記,梁指本港約有70多個母胎醫學醫生,惟大部分選擇到私家醫院,主要負責篩查診斷,至遇上有問題的孕婦便要轉介至威院,「做到的好有限」。團隊成員之一的副顧問醫生謝穎婷坦言,「團隊人手一直都不夠,更經常由早上7時上班工作至夜晚10時至11時」。

梁德楊笑言,自己終有一日會退休,而培訓一名母胎醫學醫生需時甚長,冀有年輕醫生可接捧,將經驗累積後能留守醫管局,做到「薪火相傳」。謝穎婷亦指,母胎醫學雖要為別人家庭、行業委身,但得到的遠遠比付出多。 

與其他專科醫生最大分別,也許是母胎醫學組的手術床上,躺著的永遠不只一條生命,偶爾會帶來「救與捨」的兩難,例如懷上雙胞胎的孕婦,被發現其中一名胎兒或心臟拒絕跳動、發育不良,如失頭顱、失心臟,而有機會令餘下胎兒出現急性失血引致死亡、或有嚴重的腦損傷,此時準父母便要作出是否要減胎的決定。梁德楊解釋指:

這個艱難決定不但父母要做,我們要落手做都不容易,始終我們都是醫生,不是想殺生命,而是要救生命,但又要衡量,若什麼都不做,後果可能是兩個(胎兒)都沒有,本著兩害取其輕心態來過自己那關。

團隊成員之一的副顧問醫生謝穎婷則指作為專業團隊,要做的就是向每對夫婦作出分析,讓他們慢慢消化接受,及一直給予最大支持。 

「噗噗⋯噗噗⋯」黑漆漆的超聲波影像雖把胎兒映照得撲朔迷離,但紮實的心跳聲彷彿在告訴準媽媽「我在」;「再見了,爸爸媽媽真的很不捨得你⋯」這是一位患癌孕婦在無可奈可下中止懷孕時,對肚內胎兒說的話,團隊資深護師梁淑嫺緩緩說道,即使面臨分離,至少有好好的道別對親人來說也是極其重要,

從來沒想過用超聲波也可治癒媽媽的心,也是這份工作的意義。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記者:鄧凱文